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人文庄浪 >

庄浪民俗瑰英

时间: 2018-08-02 08:50 作者:贾思刚 来源:庄浪县文联 点击: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力四射,人文气息浓烈。这里的人们淳扑厚实而阳光向上,它的名字叫庄浪。当你来到这里看到的是鬼斧神工的庄浪梯田,这并不是神话,它是由勤劳善良的庄浪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辛,流血流汗用纯手工精心打造出的梯田王国,被誉为中国梯田之父。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关山大景区,它那博大的胸怀每天吸引着文人墨客来这里激发创作的灵感,续写朝那湫的感人诗篇。这里是一片富有诗情画意的热土,更是投资开发的沃土。为了更好的让国人了解庄浪,走进庄浪,近期由我社联手庄浪县文联,汇同县书协,美协,音协,水洛印社,花儿协会,摄影协会,作协,七大艺木协会共同主办,甘肃庄浪五限吉国际商贸城独家协办的:“访人文关山,看梯田庄浪”专题栏目已正式启动。在这里我们将以不同的媒体视角,高超的切入手法,采取不一样的并机直播互动,充分利用多国媒体支援共享的绿色信息通道,让您深层次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庄浪,人文庄浪,智慧庄浪,故事庄浪”的民情民风新格局!请看来自庄浪的报道!
 

     本报庄浪讯:(特约记者:岳凯平   柳进录) 庄浪县,地处黄土高原关山脚下,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明《平凉府志.庄浪县》称:“民风淳质,力农不谙技艺。士无伪习,然亦未扩其所受。第征徭日繁,财货是急,颇浇诈趣利矣。”清康熙《庄浪县志》称:“俗尚简朴,不事浮华。男勤务农,女勤织褐。不通贸迁,不作佛事,卓有古风。然深信巫觋,好争讼,此其俗之所偏。”乾隆《庄浪志略》称:“庄邑土瘠民贫,一切岁时伏腊,冠婚丧祭,务从质朴,尤有唐魏之遗风。”“婚礼不索财,亦不论厚资。庆贺不尚厚礼,设席亦不尚丰。” 又乾隆《静宁州志》(水洛、朱店等18个乡镇时属静宁)称:“民性刚直,好施尚义。业农颇勤,广与孳牧,能纺褐毯。善养马,尚气力,亦好音乐、歌谣、饮酒。”

 

 

    庄浪民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民间艺术来说,有眉户、小曲、笑摊、跳狮子、跑旱船、踩高跷、吆牛、扭秧歌、高抬、马社火、站故事等社火曲艺,又有剪纸、马尾荷包、麦秆烫画、泥金纸织画、毛笔、草编、竹编、刺绣、钩绣、木雕、砖雕等手工艺术,还有手工与曲艺结合的皮影戏。从民俗礼仪来说,有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待客礼仪等。从节日民俗来说,有春节、正月十二、元宵节、正月十六、二月二、春风节、清明节、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八月十五、十月一、腊月八、腊月二十三、泥年、除夕等。传统庙会有106处,涉及370多个村社,其中代表性庙会有水洛镇忠勇庙庙会、南湖镇东岳泰山爷庙会、永宁乡乱石庙庙会、万泉镇万马家三爷庙庙会等。生活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服饰有中衣服类有长袍马褂、旗袍、大襟上衣、对襟上衣、汗袒、裹肚、围肚儿、袖头、袖筒、中山装、夹克衫、西装、羽绒服、毛衣、裙子、紧身裤等;帽类有瓜皮帽、毡帽、平顶小帽、帽檐圆顶帽、火车头帽、鸭舌帽、毛线帽、针织头巾、丝织头巾、草帽等;鞋类有布鞋、胶鞋、皮鞋、暖鞋、凉鞋、运动鞋等。饮食分面食、面点、菜肴、汤饮、酒类、茶类等,其中面食有长面、汆汆、疙瘩、干拌面、饺子、浆水面、麻食、炒面、捏蛋蛋、片片、馓饭、搅团、饸饹面、凉粉等;面点有大馍馍、荞面油饦、洋芋摊馍馍、油饼、点心、锅盔、馒头、包子等;菜肴有苫碗菜、暖锅、砂锅等;汤饮有拌汤、鸡蛋模糊、鸡蛋西红柿汤、醪糟汤、米汤、紫菜汤等;酒类有黄酒、白酒等;茶类有罐罐茶等。居住习俗以四合院为主,一般由上房、下方、厦房、大门组成。上房为院内主要建筑,人字房梁,用料讲究,供长辈居住;厦房居于上房两侧,即厢房,稍低,供晚辈居住,下房、大门与上房相对,猪舍、茅屋设于屋后隐蔽处。出行或步行,或乘车,乘车解放前多用畜力,解放后乘自行车、蹦蹦车、面包车、小汽车等。

    总之,庄浪民俗是千百年来庄浪先祖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是一代一代庄浪人传承下来的及其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根植于庄浪人民骨髓、融化于庄浪人民血脉的文化基因。今天的人们,如果想要深刻认识庄浪,亲近庄浪人民,并且走进庄浪人民的精神世界,就必须首先从了解庄浪民俗开始。

    下面,笔者就最具有庄浪地方特色、最能反映庄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民俗作一介绍。

    庄浪高抬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是庄浪社火的组成部分,俗称“故事”,由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执火棍、戴上面具开大门驱鬼神衍变而来。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后来就形成了高抬社火,为庄浪县所独有,寄寓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它是一份珍贵的汉族传统文化艺术遗产,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庄浪高抬属于立体空间造型艺术。在木台上安装铁柱,取一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中的凝固情节,用彩条、绸布扎造山水、花木、禽兽或器物,伪装铁柱,再扎绑装扮角色的儿童,执道具亮相扎势,把人物烘托起来,用夸张的手法构成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其装扮内容,既有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也有现代题材,如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生活故事等三个方面。20世纪末21世纪初又出现了科技兴国、高效农业、计划生育等内容,使社火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常见的有《水漫金山》《盗草》《哪吒闹海》《劈山救母》等表现惊险场面的情节。扮演人物一般2—3人,分别固定在4—4.5米高的钢筋架顶端,经过精心化装的剧中人,巧妙而牢固地附在高抬上,飘飘然凌空展现,大有从天而降之势。用以伪装和美化的纸花、假羊等十二生肖,五彩纷呈,栩栩如生。有些地方的高抬表演还伴有鼓乐、锣鼓,谓之“太平鼓”。锣鼓是高抬的灵魂,犹如饭食中的盐,起着伴奏、烘托气氛的作用。

 

 

    高抬的设计,是决定其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设计者先将构思好的画面画在纸上,再用铁芯子串联画面的各主要部分,称为高架。架体分芯子和底座两部分。芯子即支撑人物、道具的钢筋,之所以叫芯子,是取“信赖可靠”之意。钢筋一般直径5—7厘米,下部两根可并焊在一起,增强负荷量。底座由方木做成,一为芯子插得深,栽得稳,二为要求有相当的重量。高抬的设计绝非行家里手不能胜任。设计者应用力学原理,在对称中求稳定,以奇险取胜,他们甚至将扮演的孩子仰着、俯着、侧着、倒着扎绑上去。1986年朱店镇董湾村上演的《三打白骨精》,孔悟空凌空俯冲,双手抡起金箍棒,白骨精持剑招架。金箍棒和交叉的剑相粘,仅这一丁点儿粘连,就把孙悟空全身支撑悬挂在空中,表现了庄浪高抬奇、险、俊的特色。

    高抬艺术主要集中在农村,每逢正月,乡下人都要举行盛大的“迎神”仪式,一则喜庆新春佳节、庆贺丰收,二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活美满。

    为了进一步促进庄浪高抬艺术的繁荣和发展,21世纪初,庄浪县对高抬艺术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与开发,并制订了《庄浪县特色文化名县实施方案》,计划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加工和提高,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庄浪花儿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天籁之音,它是民间最底层劳动人民心中的歌。庄浪花儿来自《诗经》,可与《诗经》相媲美。《诗经》里的《国风》文学成就最高,文化价值最大的一部民间歌谣集成,大部内容是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念故土、相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而庄浪花儿正是《秦风》《邠风》等篇章里的精华。从思想内容来看:庄浪花儿内容广阔,思想纯真,喊唱形式独特,地域特色鲜明。其主要内容反映了庄浪各个历史时期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其多为恋爱、婚姻、感情等内容。这些占花儿内容三分之二的情歌,是花儿最为精彩的部分。写男女相爱时的痛苦忧伤,赞扬男女冲破封建势力,对爱情忠贞和勇敢追求的精神,如《送别》:

    南山落了云霜了,难过加了愁肠了。

    南山云霜风摆了,花儿愁气我解(gai读改)了。

 

    《后半夜想你睡不着》:

    毛雨子下了河涨了,日子越多越想了。

    前半夜想你瞌睡多,后半夜想你睡不着。

 

    《山里的野鸡白脖子》:

    山里的野鸡白脖子,给花儿打上个银镯子。

    银镯子打上一对子,咱俩个好上一辈子。

 

    《我给你扎个满腰转》

    南天门上咕噜雁,想起花儿的好针线。

    我的针线你没见,我给你扎个满腰转。

 

    上扎浮云遮青天,下扎孔雀戏牡丹。

    四角扎上四条龙,中间里扎个知心人。

 

    还有《土黄骡子驮丹桂》《花儿你在东边坐》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想哥哥》《毛毛雨》《胳膊一甩头一扭》《缠哥哥》等。

    庄浪花儿是庄浪农业文明进步的史诗,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花儿内容也很多,如《出远门》:

    风吹杨柳顺风走,背上行李走外头,

    走来走来我往后又看,后头撇哈个心不甘。

 

    走来走来就远哈了,我看来看来就眼花了,

    搭搭来的馍馍就少哈了,我的眼泪就哈来了。

 

    有的花儿是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拉常年》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或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辛苦。以粗线条的喊唱歌词较完整地勾画出庄浪农耕文明的发祥、发展、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庄浪花儿大量的内容显得格外珍贵。通过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用粗犷、忧伤的情感,用铺叙直陈的方法。把底层阶级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以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喊唱人的情感,喊出了黄土人们心底对世事不平的悲愤。

    庄浪花儿的句式多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如:

    天上飘着白云彩,想我的哥哥你快回来,

    扑鸽飞到半崖上,我睡觉来你陪上。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舒徐和缓。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庄浪花儿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庄浪花儿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如:

    哥哥出门三天了,好像河畔哈得泉干了,

    哥哥出门四天了,好像河畔哈得树干了;

    三天四天不算长,这么个日子人难肠;

    一年的日子十二月,我一天一天数着过;

    竹竹扫子扫院来,我和你那一天见面来!

 

    与《诗经》一样,庄浪花儿都是整篇中同一诗句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叠句,有的在不同诗句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你是谁家的小姑娘》等。有的是在同一诗句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既是重段,又是叠句。重句叠句的好处是,有利于歌唱记忆,有利于情感抒发的回旋跌宕,有利于突出咏叹的主题。它们的好处是使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语言具有音乐美。

    庄浪花儿韵律结构整齐,押韵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一韵到底,只用一个韵部,有的段阙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有的在一诗中换用两韵以上的,还有不押韵的。

     庄浪花儿艺术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文化现象,又是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世代传播、延习的文化艺术,它是关陇人民集体创造的艺术形式,内容包括了社会的一切,诸如宗教、政治、礼仪、法度、道德等等。这种民歌形式的形成历史背景是与古代军旅文化、商贾、客旅文化分不开的。

    军旅文化是关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陇地区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泾水、渭水流域的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农业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周至公亶父时,为了不使自己的富庶领地受到外族人的侵略,他们组织了大量的邑人组建成军队,开赴边塞,防御敌人的进攻。这些被充军到边地防御的邑人,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苦燥、艰辛的环境中,思乡之情和怜念亲人的思想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时,是他们口传文化最活跃的时候,他们相聚一起,唱家乡的曲儿,喊家乡的“花儿”。兵士们一人一段,一人一首,一人一手,为了发泄对家乡、对妻儿老小的思恋之情,他们争先恐后的唱。《诗经》一书中的《六月》《上之回》和《秦风》中的《小戎》,都记载了这一历史真实。《小戎》一诗中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思念远征西戎地的丈夫,温馨人儿像美玉,他远在西戎木板屋,搅乱我的心绪。)(引自《关陇文化探微》 王知三 王莲喜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年7月)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采葛之女!”《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象这些有名的民间口头诗篇当时在西陲边地的军营之中广为流传。这是关陇地区人们心中最早唱的“花儿”。

     没有古代商贾驮队,那些由关陇人创造的文化财富,决不会保存到如今。关陇“干腔花儿”(“赶脚调”)也不会流传到现在。

     细长面是庄浪人待客和过节的主要食品。一般经过选面、调面、擀面、切面、下面、吃面六个过程。

    选面。过去,面粉要石磨磨的三遍面。三遍面指磨一次用绸箩箩一次,磨三次箩三次后的面。现在,不用机制的优等粉,要选有筋丝的麦子磨的面最好。调面。过去用荞麦秆烧成的灰淀成的灰水调,现在用少量的碱水,适量以人吃时尝不出有碱但要起到晶与韧的作用。调面要用黑瓷盆,瓦盆搪瓷盆往往因用力过大而使面盆受伤断裂。调面水一点一点那么往面内溅,另一只手快快地动面,摸搓,不久,面成了索子,索子极细极长,大小均匀,然后挽高袖子,放下水碗,盆放在风箱上,人高高的站着,那么用手搓,一直是搓,二十分钟过去,搓了再搓,满盆还是面索,不要怀疑一直搓到什么时候,就这么搓下去,搓了再搓,同有了块形,许多面索粘成了团状,但随时可散,再用力搓,半小时过去了,加几滴水,再搓,反复多次,面看起来很干,但水不能再多加,就用手那么压、搓、挤、揉,从外往内,如包包子,口子在中心。一小时过去,一块面成了,约五六斤,用湿毛巾包了,放在无风温暖处,再调另一块,一块面正好擀一案板,面的单位是“案”,一般人家每顿擀三案面才够吃。调了几大块,将面块放二三小时,就可以擀了。

    擀面。案板是用百年的四尺宽六尺长的杏木枣木梨木板做成的,人站在案下,小媳妇就要站在小凳子上。与案一样长的擀杖先不用,先揉面,不用撒面泼(干玉米面或小米面,防粘),那么揉了又揉,面已比刚才柔和了许多。揉二十分钟,用拳头压成饼状,用小擀杖从外一点一点、一圈一圈擀开去,再卷到擀杖上,推到前拉到后,一下一下边推边搓,力用在掌心上,不能轻不能重,轻不见效,重使面裂纹。再换上长擀杖,以满案的幅度,大跨度地大力度地推进去,拉出来,出----出----地响着。每一次拉开,均匀撒了玉米面面泼,防止粘连,每卷 一次,让一点,一让一让的作为擀杖卷面和这次来去擀的起点,面始终是圆的。有的人擀面面起了大泡,边上有了口子,中间裂开,便是外行。要在四乘六尺大的面积时时里擀成一样厚,不烂不硬不软即好。擀好后,再撒 一次面泼,卷 在擀杖上,一前一后叠 起来。

    切面。切面刀有尺五长或二尺长,十斤左右重量,是专门切长面的。一只手抡起来,是抡不动的,只有拖在案上, 一下一把,左手压在面上,指甲盖要弯曲得看不见,四指的第二骨节突出,以此骨节与刀紧逼,骨节每次往后让的距离,就是面的宽窄,让 一下,刀抬起,切一下,让一下,切一下。外地人一刀 一刀切,一天也切不好面。她们切,只听咣当咣当响,以一秒钟切一次的节奏,切一会,停了,将那面提起来,一样的长度,无一根断的,宽窄适中,中间一折,便是一把子面,一案面切四五把,直到擀四案切完为止。

    下面。大黑老锅里正烧开水准备下面,后锅里开始炒汤,即炝臊子汤。即将不足半斤大肉切成粒大的方块,倒入少量清油,放入葱花和大量的辣面一炝,再倒入臊子肉再炝,速加鸡蛋饼切成的菱形小块,以及黄花节,薄薄的豆腐小丁,这么炝三五分钟,再加上少许鸡汤,红红的辣子面就油油地漂起来,吹一口有洞,不吹便漂着罩着汤的表面,将臊子汤舀出来,再兑上鸡汤、开水,扔一点绿色小菜点缀。此时,大锅的水早已沸腾了,一次下一把面,只沸一次,就捞,在凉水盆里冰了,手抓起面,高举过头顶,面的下头还在盆里,脚踮起来,胳膊不能举得再高,提起面,水淋干,一折一折放在碗里,只有少半碗。用汤浇三次,倒三次,上面搁少半勺汪汪的辣子臊子汤,再加一勺汤水,这便好了。四个茶杯口大小的小碟里,大蒜切成纸厚的片状,浇了盐醋玉同志是咸韭菜、芹菜,加一个黄瓜丝或其他小菜,就着四个小菜“吸溜”、“吸溜”吃起来。

    长面的柔韧、筋道、细长,汤道的鲜美、纯正、味长,你无论如何是不会相信是用这样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的。

    吃面。吃长面要会吃,要用筷子操起,你会操吗?外国人用筷子把长面缠起来吃,好久缠不完三根面。要用筷子挑一撮,高高举起,入口,闭住鼻息,响响地吸三次,全入口了,稍品,不可多嚼,不挑起不响响地吸,吃起来不香。如吃米饭一样大嚼,也枉费了妇女们的手艺。

    过年吃长面时,你听吧!千家万户的大门以内,是吸溜吸溜的响响声音,此起彼伏,整个村子被吸成一片,如吸得天与地接近,听者香得口水长淌,不想吃也要吃。若不会运气,那汤面的辣子汤会呛得你咳嗽不止,若会运气者,吃得满面红光,香气四溢,心平气和。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甘肃赋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力四射,人文气息浓烈。…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