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地方新闻 >

端村的“小天鹅”(新变化 新生活)

时间: 2018-05-29 09:52 作者:网络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关於(前)和张萍与孩子们即兴起舞。
  资料图片

  家长送孩子去学芭蕾舞。
  田 明摄

  5月的一个周日上午,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学校艺术中心芭蕾舞排练厅,4个穿着芭蕾舞鞋的孩子正踮起脚尖练习基本功,一丝不苟。音乐响起,四人排成一队,手臂交叉在一起,跳起了《四小天鹅》,动作娴熟,姿态优美。她们是王璐珠、马辰茜、刘姿娴、赵晨淙,是来自端村的“小天鹅”。

  玫红色芭蕾舞上衣、白色短裙和裸粉色芭蕾舞鞋……这5年多,端村的“小天鹅”越来越多。

  孩子从内向羞涩到活泼自信

  端村学校是一所公立学校,5年前,安新县合并了端村附近3个小学,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全国第一所乡村艺术教育实验校就建在端村学校。2013年9月学校建成并使用,学生们开始在新建学校的艺术中心开展活动。“学校艺术教育师资来自于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艺术学院,设有全员艺术课程、学科艺术课程、社团艺术课程等三级艺术课程,以及芭蕾舞、管弦乐、美术、合唱、教育戏剧等五大艺术社团。”端村学校校长李建学介绍。

  赵晨淙学习芭蕾5年了,练习基本功是她的日常。“基础打好了,动作做起来才到位。”赵晨淙说,刚开始学芭蕾时总是受伤,脚指头磨破皮、长水泡是家常便饭,练得多了,成了茧子,就没那么疼了。赵晨淙的妈妈张冬雪感慨,“孩子变化很大,以前内向,现在爱说话了,活泼自信了。”

  芭蕾让女孩们身形挺拔,抬起了头,笑起来了,充满自信。“这都要谢谢‘关爸爸’!”孩子们高兴地说。

  “关爸爸”是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党支部书记关於老师。他和妻子张萍在端村学校免费教授芭蕾,已经5年多了。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关於和张萍每周日早晨7点半从北京前往160多公里外的河北省安新县端村学校,用4小时教授端村的孩子们跳芭蕾,下午下课后再赶回北京,5年多来,风雨无阻。

  关於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许多关于端村学校孩子们跳芭蕾舞或者练习基本功的照片和视频。“过去,端村学校孩子们的未来很简单: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考不上就回家务农,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但对他们而言,考出农村也是异常艰难的道路。芭蕾,给了这些孩子一个改变人生的机会。”关於说。

  村民从不理解、不相信到主动配合

  谈到最开始的芭蕾教学,关於老师笑着说:“是我求着家长把孩子送来学习芭蕾的。”

  端村不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们学习之余就在田野里玩耍,村里的人没听说过芭蕾,得知北京有老师过来免费教芭蕾,都不相信。“村民们一开始对公益艺术教育是不理解的,想着哪能有这好事。接触了这些爱心支教的老师,才知道社会上无私奉献的人有很多。”张冬雪说。李建学说:“家长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不知道芭蕾舞是什么,对孩子们为什么学习芭蕾舞也不明白。”不少家长问关於:“学芭蕾有什么用?”关於半开玩笑地说:“让你们的女儿变漂亮,以后好嫁人。”听了这些,不少家长将信将疑地把孩子送进芭蕾课堂。

  最初,家长们不习惯每周的芭蕾训练,有家长总借口没时间不送孩子来上课,即使送来也放下孩子就离开了。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在慢慢改变,家长开始留下看着孩子们上课,也开始自觉打扫排练厅,配合老师们给孩子梳头、整理服装。在华北五省市舞蹈大赛中,端村学校的《丑小鸭之梦》拿到了表演和创作两个第一。这离不开家长们的帮助和配合,家长们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配合舞蹈移动布景,和孩子们共同完成了表演。从怀疑冷漠到积极配合,家长们的变化,关於看在眼里,也很受鼓舞。

  “孩子们的舞姿和变化冲击着家长的认识。”李建学说,村里的老百姓对老师们的教育情怀和社会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们跟着老师学,家长跟着孩子学,家长带动家庭,家庭带动乡村,家风、村风也在变好。

  艺术教育为孩子和乡村带来更多可能

  关於说,孩子们以前对于成长、未来、梦想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和想法,自从学了芭蕾,孩子们以前的羞涩和不自信都不见了。

  “艺术应当陪伴人的一生。艺术教育弥补了普通教育上的不足,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敢去想象、敢去创造。”关於说,自己生在农村,了解农村,人们总认为艺术教育和农村是格格不入的,其实艺术教育最应该走进农村,打破农村教育的常态,把农村艺术教育从“异想天开”变为“艺享天开”。

  在端村的这5年,关於和孩子们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除了芭蕾,他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是关爱和成长,孩子们的一声声“关爸爸”喊到了他的心坎里。关於说,强烈的责任感让他带着这些孩子走出乡村看世界。端村学校的“小天鹅”多次走出乡村,走进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北京天桥剧场等更广阔的舞台。

  “农村孩子学习芭蕾和城市孩子没什么不一样,他们有一股不怕吃苦的韧劲。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幸福的笑容,走上舞台,主动交流,展示自己。”关於说,他希望将来这些走出农村的孩子也可以反哺农村。

  李建学说,艺术教育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看未来的窗,有些孩子走上了专业道路,他们接收到更多信息,眼界也会更加开阔。这些变化和发展,周围的家长和孩子都看在眼里。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感受到老师们身上所展露出的无私的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些给孩子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长大了我要像关爸爸一样,帮助更多的人。”问起长大后的梦想,孩子们总会说起这句话。

  马辰茜和赵晨淙一样学了5年芭蕾,接下来她想报考河北省的艺术院校。茜茜的妈妈冯利彦说,原本还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把舞蹈当做业余爱好,但看着孩子翩翩起舞时快乐的样子,打算尊重孩子的选择,走专业舞蹈的道路。“只要能跳舞,我就很快乐。我想继续学习跳舞。”马辰茜仰着笑脸,畅想着未来的生活。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