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企业风采 >

年轻“创二代”有才有货有创意 创造2000余个性需求市场

时间: 2018-10-16 10:48 作者:网络 来源:人民网 点击:

  海归硕士吴永乾回到老家做木匠,开起了淘宝店“山舍senser”。 供图 

  旧金山艺术大学插画系硕士毕业的吴永乾,毕业后在美国一家游戏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插画师。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2013年他选择回到老家湖北大冶,开了淘宝店“山舍senser”,专注于手工打造的木雕作品。凭借着将艺术与日常用品结合的创意,他的店铺已经累积了近10万粉丝。

  与手工木雕产品的走俏一样,出售晚安、旧物改造教程、云吸猫……这些不断突破电商创业边界的新事物,如今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态。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真的有才、有货、有创意,网络总能给他们实现梦想的可能。

  7年前,青青辞掉护士的工作来到杭州。她没想到,有一天她和丈夫能把10万双古风手绘鞋卖到全世界。 供图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给了每个人张扬个性、证明价值的机会,而诸如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则通过内容升级、个性化推荐等创新方式,不断构建完善的商业基础,赋能、鼓励和培育青年创业者。

  近日,淘宝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青年创造力报告》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200万“90后”“登淘”创业,去年一年就有超过70万家新增店铺。这些新一代淘宝创业者们,普遍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并勇于创新。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电商创业领域,而是结合自己对当下年轻人的观察,创造出一个个脑洞大开的新事物,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2013年,三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蒙超、张凡和王子建,“不走寻常路”地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淘宝店。在他们的“有所原创家居设计”店铺中,小羊咩咩、奶牛等一系列小动物坐墩,凭借着独创的抽象与极简造型,和温馨独特的生活情趣,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与第一代淘宝创业者相比,这些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二代”,普遍年轻、高学历、善于创新、熟悉社交新媒体运营,懂得利用淘宝作为创业平台实现迅速成长。同时,他们的关注点往往不局限在价格、爆款,而是更加重视对于个性的塑造。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商品来占领市场。

  来自“有所家居设计”的动物系列坐墩和布丁单人沙发。 供图

  《2018中国青年创造力报告》显示,淘宝上的原创设计师已有近5万人,以“85后”年轻设计师为主,“90后”次之。最近一年,淘宝上新增的青年原创设计店铺超过1万家,以服饰、文创、首饰、家居行业最多。淘宝对年轻人个性的尊重、鼓励和赋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释放。

  网络上丰富的商品,让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都能在“万能的淘宝”上找到相应的货品和服务,甚至进一步找到有共同兴趣的人,形成社群,产生情感连接和认同。因此像二次元这样相对小众的爱好,也能形成像“萌力星球”

  “PuppetsandDoll”等多种类型的店铺,并积累起一大批粉丝。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之外,电商上的年轻人也尝试着在消费者前面,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过去是用户喜欢什么好什么,淘宝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未来是要帮助用户发现需求,这样才能够适应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变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比如专做古风手绘女鞋的姑娘青青,通过自己钻研出来的手绘技艺,为市场上主流的汉服设计很多搭配的手绘鞋图案,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客户。而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也因为青青的店铺第一次发现手绘的美妙和乐趣。

  除了古风手绘外,淘宝上还有2000多个这样的特色市场、8.6万各领域的特色商家,从大码女装、二次元、儿童家具、国潮、男士彩妆、孕妇彩妆,再到手办服饰、编程玩具、潜水周边等。

  特色商品、特色市场的出现和壮大,一方面展现出了年轻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是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新消费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在经济发展快速的情况下,部分人群消费观念开始转变,热衷于“满足自身情感需求的消费”,偏向高性价比、个性化的商品,这也催生了特色市场的繁荣。

  年轻人的创造力在互联网上得到充分释放,形成良性循环,带来更大能量。“95后”“00后”新生代的加入,成为中国电商不断进化的原动力。(记者 李佳佳)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