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书画精英 >

访著名画家齐人的精彩艺术人生

时间: 2015-12-27 19:30 作者:唐虎 来源:未知 点击:
  

齐人简介

  
     齐人,字瑞泽,一九六一年三月生于哈尔滨。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民盟盟员,民盟中央美术院黑龙江分院常务理事,哈尔滨文史馆馆员

  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武陵书画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雷士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书画养生协会副会长,中华人物书画院黑龙江分院名义主席。作品曾参加黑龙江省花鸟画大赛。国庆四十周年展。哈尔滨首届“银蛇碑”青年书法绘画大赛获一等奖。二OO四年十月在东莞豪门大饭店艺海厅举办个人画展。同年十一月在东莞豪门大饭店艺海厅举办《郎鸿叶,齐人书画作品展》。

        O八年五月作品《志在凌云》在第十四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中获中国花鸟画创作奖。

   O八年九月作品《山神》在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全省美术大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其国画作品曾发表于《黑龙江报》、《哈尔滨日报》、《广州日报》《名鉴》杂志、《伙伴》杂志,今日黑龙江》杂志。

        二0一0年四月《盛世收藏》栏目组,www.socang.com/365/第194期以《齐人间之美,写花鸟之心》对齐人的国画作品作了专题报道。

   2011年12月被授予国际知名文艺家并载入国际知名文艺家大辞典。


 潇洒皆墨韵     勾勒入精徽
   
   赏齐人的中国画          鸿叶
 

        在黑龙江的中青年国画群体中,齐人是最不张扬的一位。永远的那么谦和、恬淡,不自炫,不浮躁,他以画作风格的独特、技法的娴熟、题材的丰富多样,昭示其艺术的独特个性。    

        中国画历来有工笔与写意两大分支,从题材上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多种门类,画家或以工笔或以写意的专擅而名闻于世。

        齐人的画,却难以简单地用工笔、写意或花鸟、人物来确定他的归属。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他并不刻意追求自己是哪一门类的画家,工笔也好、写意也罢,全在于哪一种技巧,更能传达所描绘对象的神韵,做到收放如意、取法自然,而化为自己的笔墨。一茎一叶,一花一蕊皆揣摩入微,出之笔下,或尽意挥洒,于墨彩淋漓处传达物像的神韵而不失其本质,或精钩细勒,与状物描形中保持气韵的灵动而不失于刻板,用工笔和写意两种基本对立的技法,根据描写物像的要求而斟酌用之,既有结构严谨的造型能力,又具时代气息的笔墨韵味,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笔下的黑骏马系列,既不同于古代的画马巨匠韩斡、李公麟,又不追求现代的徐悲鸿大师,而从自己的老师李宝瑞先生的画风中脱胎而出,溶入自己的艺术理念。这些马,或低头徘徊,或仰首长嘶,矫健神骏,令人耳目一新。

       荷花是千百年来画家、诗人钟情的品类,已数不清有多少画家创造了多少风格和样式,齐人却能画出自己的风貌,墨彩淋漓,清气满纸,一只精致的翠鸟顿使画面充满无限的生机。

雄鸡也是齐人常画的题材,或墨羽钢啄,或雪羽丹冠,尽显昂扬的斗士,几簇小花,一段疏篱,又把人带进了农家小院的恬适与宁静。

       齐人的画,题材集广,翎毛、花卉、骏马、水禽无所不精,偶尔涉笔人物,一幅《玉兰春睡图》,其严谨的造型,典雅的墨色,称其为专攻人物的画家,亦毫无愧色。而仿古的人物画,更是设色高雅,笔墨精严,于反复渲染中侵透了浓浓的古韵。

       齐人的画是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但齐人的人品却是早就被师友们一直肯定的了。在传统的中国画品评中,人们常爱说“画如其人”、“画品即人品”。但齐人的谦和、忠厚,又很难从他的纵横挥洒、笔力劲健的画风中体味出来。倒是从他的荷花的题跋中,可以窥见这种画品与人品之间的微妙联想。

       齐人画荷,勿论泼墨、工笔,常节录周敦颐的《爱莲说》以题画,荷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君子品性成了他做人的准则。他孝父母,敬师长,重友情。师长但有所命、朋友但有所求,他总尽心尽力地去做,不计利害得失,但求心之自安,这在事事讲究付出必对应回报的当今社会中实属难得。他的老师李宝瑞在北京搞个人画展时,齐人自费赴京,布展、挂画、拍照、接待,样样干得那么心安理得、任劳任怨。

       朋友们需要送礼交往找他索画,总是有求必应。有时一副工笔画,几日的辛劳也照样的无偿奉赠,并以能用自己的画为朋友帮上忙而感到欣慰,因为他的从艺之路上,也得到过很多师友的帮助。

       齐人的启蒙老师是著名的环境艺术设计师邱枫先生。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这是他后来严谨、精准的造型能力的基石。他潜心国画后,大师们的画册成了临摹的范本,也曾精研过八大山人,白石老人的布局、题跋,把大写意画的有模有样,但那不是自己的画。

       师从国画大家李宝瑞先生,才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走进了艺术创作之门。但也层因风格太相似,常被人将自己的画误认为是宝瑞老师的作品而苦恼。后来,书法、篆刻、古诗文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渐渐进入了齐人的作品,他的画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齐人的作品终于有了自己的面貌,新,但不怪异;传统,但不陈旧;仿古,又能富有新意;创新,却又和传统笔墨息息相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艺术欣赏,自是见仁见智的,粗谈略举,难免以偏概全。如果您走进齐人的作品,在欣赏与品味中,自会有异样的感受。









访著名画家齐人的精彩艺术人生


人格 画格和境界
----品读齐人画作有感
李卉芹
 
       与齐人有30年的友谊。那是1980年底我刚到哈尔滨,我们初次见面,他才20岁。齐人是一个纯朴、善良、虚心、好学、认真、刻苦的青年。

       齐人13岁从师家兄李宝瑞。黄永玉先生1987年这样写他的学生:“东北李宝瑞是我多年的朋友,其画怪,其人亦怪,世上从未有如此之画,亦少见如此之人。宝瑞绘画基本功极厚,然其画则远远越出基本功之上。有前人之血缘,有新鲜气派,但不拘泥前人、洋人、今人之格局。世人尝有老口味习惯,稍有异样,则目为不类。宝瑞之作,故时时处于陌生欣赏习惯之中,甚堪叹息,故余极乐予介绍焉。”说李宝瑞的画“像雷、像炮、像大蒜。”由视角引起的听觉和味觉里含有异样的惊悚与辛辣, 甚至也夹杂了激越或者愤怒。

       齐人从童年起就开始了这样一种超凡脱俗的笔墨生涯,用自己的全部年华,全部心血,苦心经营,从不放弃,直线向前拼搏,到两鬓着霜,终于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老师对齐人像对自己的儿子大九一样严厉,齐人也像大九一样接受严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具备了一个合格的炎黄子孙的品质。

      “许多年青人把老年人都错过了”,齐人却不。他视年长的人像一口深不可测的古井,知道井里边藏着清冽甘甜、营养丰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曾经背诵他的另一位老师---大书法家郎鸿叶先生的诗词给我听,说到鸿叶先生的人品和学问景仰之情溢于言表,也颇令我敬佩,尽管当时我们不曾见面。前不久我得到一本《郎鸿叶书法集》,那不单单是一本书法集,也是一本古典文学功底极厚的诗词集,那种高妙的格调实在罕见。他用如此高格的目光观赏齐人的画作,并在《宫装女史图》上题诗云:“娥眉不让六宫春,偏把流光付诗文。应是玉皇书案吏,凡心未了到红尘”。鸿叶先生的那句“文章事,信半须妙手,半得天成。”如果用在齐人的画事上,也未尝不可。

       齐人结交广泛,旧遇新知常常相聚。他的一位好友,也是我多年的朋友张克起先生酷爱音乐、绘画、诗词,他的文艺素养甚至可与他所从事了一生的医务工作比肩,医学拯救人的肉体,文艺陶冶人的灵魂,这位龙江大夫,掌握着把玩人生的双刃剑,对艺术的认识入木三分。他看一幅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令我和齐人折服不已。真情实意的良师益友,支持真情实意的齐人,产生真情实意的作品,才有活力、有灵魂,才感人至深,齐人的人格和画格也就逐渐达到了豁达、高贵的水平,有古典之魅力,也饱含时代之光彩。

       五十知天命,到此时人在生活中已经成熟,画在生活中也已经成熟。齐人的艺术人生从开始就没离开过生活,没离开过生活中的章法。世间万物各有章法,天地日月是大美的章法,花草鱼虫是小美的章法,这大美和小美皆是生活。齐人能在生活中写生,在生活中提炼,将客观存在的东西,加入自己主观的一笔,这就会有真正的艺术。不论哪个流派的画家,如果离生活太远,不忠于写生,或者照搬自然,离生活太近,不加以概括,一律出不来上乘之作。齐人的画来自写生,源于生活,注重选择,高于生活,这是很多画家难以踏踏实实深入其道的。因此齐人的作品自然有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节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齐人能写真景物真感情,造型十分准确,生动感人,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该画什么,更知道不该画什么,这是优秀画家应该有的、极为关键的一种艺术修养。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画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艺术标准和价值体系,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容忽视。创新是人类在进步,是一种理想,是历史的发展规律,是掌握并消化了传统之后的个人风格,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齐人的作品有根底、有血脉、有生活、有品位、有自家面貌,是华夏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