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株机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按照国际惯例,1列动车的生产周期为24个月或36个月。该列动车组从签订合同到下线仅用时1年,这样的交货速度在国际上领先。
株机公司副总经理张旻宇对记者表示,欧洲市场对技术要求很高,但对价格并不是很敏感。因此,中车没有采取传统的低价策略来进军这个市场,而是采用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在投标时,中车的价格跟欧洲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差异。
据了解,株机公司的交货速度之所以迅速,关键在于其高铁生产车间坐落于株洲田心高科园,这里集聚了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完善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方圆5公里可以获得动车组90%以上的装备,实现了牵引传动、网络控制到电机、变压器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配套,产生了集群效应,节省了大量的物流、时间成本。
欧洲国家为重点拓展市场
株机公司分管海外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张旻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其顿作为中车进入欧洲市场的桥头堡,此次动车组的成功下线将加块我国高铁进入欧洲的进程,包括塞尔维亚等其他欧洲国家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在此之前,中国轨道交通产品已进军欧洲。2012年4月23日,当时的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出口白俄罗斯首批两台中白货运Ⅰ型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机车首次出口欧洲,也是中国大功率电力机车首次实现海外输出。2013年,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向土耳其首都出口欧洲首列不锈钢地铁。2011年,中国南车自主研制我国首列出口欧洲的高端轻轨列车,从上海装船海运,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在第二年1月份抵达土耳其第三大城市。这些轨道交通产品和动车组相比,毫无疑问,动车组整个的技术更加复杂,研制难度更大。
中车副总裁楼齐良昨天在下线仪式现场表示,重组整合后的中国中车将向着世界轨道交通市场全速前进。
综合来看,2014年,南北车的总海外业绩达67.5亿美元。据了解,今年,中国中车在此基础对海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业绩要求,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是重点拓展市场之一。
与此同时,有业内消息人士透露,中车布局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相关项目也均在谈判,下半年或会有结果。今年4月,主要负责海外市场的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首次代表中国高铁企业登上了哈佛讲坛,面向全球开展高铁形象公关。
观察者网综合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等报道
(责任编辑: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