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聚焦三农 >

北粮南运 产销协作走向深入

时间: 2017-02-15 11:28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点击:

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

北粮南运,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产区种粮农民收入,推动产区粮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为销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粮源——

粮达天下,惠泽四方。目前我国粮食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全国每年的粮食流通总量近2亿吨,其中一半左右是“北粮南运”。北粮南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促进粮食区域供求平衡的大动脉。去年新上市的粮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北方粮食主产区,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南方主销区,过去一度萧条的北粮南运大通道现在变得十分繁忙。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北粮南运”生产供应格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悄然形成的。

千百年来,“湖广熟,天下足”,是我国“南粮北调”生产供应格局的真实写照。京杭大运河在南粮北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京杭大运河畔曾经有两个著名的粮仓,位于杭州市霞港湾的富义仓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南粮北调的始发站;位于北京东四十条桥西南角的南新仓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粮仓,是南粮北调的终点站。这两个粮仓当时并称为“天下粮仓”,素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共同见证了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调”的兴盛与衰落。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转变,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实际上,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大部分来源于黄河以南(包括黄淮海地区),粮食供给格局一直是“南粮北调”。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两湖、两广”“江南鱼米乡”“蜀地天府国”等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贡献率逐年下降,东北三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输出地,东南沿海各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和流入地。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2%,是全国第一缺粮大省,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口粮、大部分的饲料及工业用粮均需从省外调入,每年从省外净购入粮食约1200万吨,“北粮南运”占5成以上。浙江省是全国第二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只有36%,每年的粮食产销缺口达260亿斤左右,优质粳稻及玉米等粮源主要从东北调入。福建省是全国第三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6%,每年粮食调入量在1200万吨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从东北三省调入。

“北粮南运一方面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粮食市场稳定等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深化福建与北方粮食主产区之间粮食产销协作、拓展引粮入闽渠道、减轻主产省库存和仓容压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建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供需合作”到“供应链合作”

粮食购销市场完全放开后,产销区之间的粮食实现了自由流通。随着粮食生产区域越来越集中,粮食供求区域矛盾越来越突出。北方粮食主产区和南方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重庆等主销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流通渠道,深入推进产销合作,由以前的单纯供需关系发展到供应链的合作,主销区企业深入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基地、建立异地储备库,建立合作合资企业,推动形成粮油收购、储存、加工、中转、销售一条龙整体经营优势,形成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服务粮食宏观调控。

北京市与吉林省吉林市两地在粮食产销合作方面不断进行有益探索。北京是特大型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只有10%,粮食外调90%以上。吉林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京粮集团在吉林省投资建设了年稻谷加工能力30万吨、仓容20万吨的京粮集团古船米业吉林榆树稻谷加工物流园区,构建起特殊时期东北至北京大米12小时进京应急保障机制。2016年底,京粮集团与吉林市粮食局签署协议,共同出资组建跨省市区域合资合作国有粮食企业,建立加工能力30万吨、仓储能力65万吨、政策性储备50万吨的粮食收储加销一体化基地。

“双方合作为两地或者更大范围的产销合作开拓了一种合作的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的主体作用,利用吉林市粮食局所属国有粮食企业的地域、资源优势和京粮集团企业的实力、品牌、市场渠道及政策优势,实现粮食产品产销的深度开发与融合。”北京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说。

产销区之间实现了粮食互补协作,促进了北粮南运,增加了产区种粮农民收入,推动了产区粮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为销区居民提供优质粮源,稳定了销区粮食企业加工所需粮源,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但是,南方销区企业在开展跨省粮食产销合作的过程中,在信贷、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信贷扶持力度等方面,鼓励、支持销区企业实现产销合作。

打通粮食流通“最后一公里”

货畅其流,方能行之天下。而北粮南运常常受到粮食价格、运力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而被阻滞。

产销区粮食价格倒挂严重曾经是制约北粮南运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3月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之前,记者在东北地区采访时看到,中粮松原粮库的4条铁路专用线长期闲置不用,辽宁锦州港、大连北良港货船寥寥。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产销区粮食价格、国内外粮食价格回归合理价差,激活了北粮南运。

去年秋天,新粮集中大量上市以来,东北四省区收购的粮食,受到铁路运力不足、公路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南下。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总公司在加大东北运力调度倾斜的基础上,优先保证东北玉米外运。目前东北地区铁路日装车量增加到3000车,创造了新的纪录,有效缓解了东北运力不足的难题。

物流方式落后也是制约北粮南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北粮南运大通道建设成绩斐然,铁路专用线全面开花,公路、水路建设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滞后、流通效率低等问题,物流体系建设呈现“北重南轻”“主线强支线弱”的情况,长江流域沿线、广西西江沿线、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北粮南运物流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专家认为,要真正疏通北粮南运大动脉,还需从根本上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应该完善发展改革委、财政、粮食、交通、铁路、商务、质检等部门的会商协调机制,加强粮食物流系统化建设,全面推广散粮运输,强化公路、铁路、水运等无缝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满足多层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整合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粮食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支持粮食物流企业采取联营、租赁等形式联合铁路、航运企业优化粮食物流链条,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粮食物流战略联盟。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推动全国和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信息共享,促进粮食物流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高粮食物流运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