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独家报道 >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大型系列报道连载

时间: 2017-08-04 06:22 作者:裴国栋 来源:中视网 点击: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本报北京讯)裴国栋 男,汉族,出生于1950年7月17日(农历6月初3日)。甘肃省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人。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先后任天水地委报道组新闻工作者、清水县委报道组组长、天水地区劳改支队办公室主任、天水地区司法处办公室主任、天水市法学会秘书长、天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天水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等职。2010年按副地级干部待遇退休。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近千篇文稿;起草撰写过大量的公文类文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曾多次受中央和省、市的表彰奖励。中央组织部﹑中央综治委曾给予嘉奖。

 


作者故居— 清水县贾川乡裴家庄

 

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系列报道之一


作者工作过的地方—天水市人民政府

 

自  序


    我原定的书名为《往事回睦》,在修改时总感到平淡无味。文章中涉及的许多内容是自己成长过程中对社会、人生、世事的一种洞察和审思。即更名《岁月沉思》为本文的书名。

 

    书槁成文后“中国报道新闻社”以《一位甘肃政法干部的—岁月沉思》为标题分别在“中国报道新闻网”、“中视网”、“一画开天艺术网”三个媒体同步并机连载。对我鼓舞很大,督促我对此文进行了修改校正。

 

    《岁月沉思》实际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真实地记录了记事以来近六十年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家族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欢离合。本书从家庭变迁、个人成长过程和事业奋斗中折射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及自己人生旅程中的成败得失。它用真实的史料,把人生经历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呈现出来,表现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血肉关系。实际是我人生的感悟,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录,也是本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

 

    时光流逝,荏苒的时光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消失了。

 

    在我短暂的一生中,走过风、走过雨;经历失败、体会成功;品尝过痛苦、享受过欢乐;走过泥泞、踏过坎坷、经历过挫折和万苦千辛才幸运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小路。远去的尘封往事值得品味,逝去的青春值得回忆,走过的路子留下了时代的印痕,藴含着成长的足跡。

 

    往事历历在目,心绪不堪回首,每当我闭上眼睛沉思,那故乡的炊烟、童年的月夜、父母亲的教诲,还有身后留下的串串人生足迹,以及那山间不知名的花草发出的淡淡清香和村前东流小河潺潺的水声……犹如一幕幕古老电影镜头似的在脑海反复显现,仿佛把我带到了已然逝去却永不会磨灭的远方。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幼年经历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的忍饥挨饿;上学期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停课闹革命的浪潮中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和“长征大串联”;退学回乡后,在生产队“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披星戴月,战天斗地,投入到改天换地的战斗行列;在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浪潮中当上当上了民办教师,不拿工资拿工分,在教书育人的行列工作了五年多时间;后来有幸被推荐上大学,成为特殊环境下的“工农兵大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新闻单位、政法部门工作三十五年时间。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从一名农村放牛娃到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经历了身份的变迁和各种政治运动。回想起来这些历历在目,件件在心。

 

    闲暇之余,和同事聊天,与家人交谈,就会谈及幼年时的家庭磨难;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父母﹑兄弟姐妹的生离死别;参加工作后的岗位的变迁。这些往事,恍如昨日。故此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催促下,我坐在电脑桌前,生疏地敲起了电脑键盘,把学习打字与往事回忆同步而行,开始回忆走过的路、沉思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事件和人物。

 

    回忆走过的路,我珍惜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人生在世,与父母、妻子、儿女、同事和朋友之间相处实际都是一种缘分。坦诚地说,不论是在家庭、在单位还是朋友之间,我始终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我深深地感谢曾经帮助、培养、教育我的领导和同仁,使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在政府部门有了一席之地;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亲人、同事、朋友,帮我渡过工作和家庭的道道难关;感谢九泉之下的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是他们起早贪黑挣工分供我上学;感谢我的家人与我风雨同舟,共患于难,共同支撑了这个家庭!

 

    在我的一生中付出与缘分紧密相连,我与任何人没有大的过结。我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辛酸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难以抹去的忧伤充斥着我的心灵;尽管大半生的精力挥洒在征途上;尽管痴笑我傻的声音挥之不去……但我做人的唯一指南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到慰藉的是自己的正直与诚实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没有著书立传之意,也没有在人前评功摆好之念,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述说给后代,让他们知道我们这代人坎坷的经历和辛酸的奋斗史,让他们不要忘记在人生道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好人之恩。让他们牢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开拓事业,成就美好未来,让他们从我人生的成败得失中吸取教训,走好自己的路。

 

    文章是现在写成的,而所讲述的许多事情,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廿一世纪初的陈年旧事。当年所亲身经历过的人,有的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也将是古稀之年。这其中的许多事件是对是错,历史大多已有定论。暂无定论的我也不多加评论,只好由后人去评说罢了。
 

 

贺国栋同学《岁月沉思》付梓


 

冯天真 于甲午秋月


黄河岸畔幸识君,

 

四十年来谊长存。

 

生计艰难半书泪,

 

事业有成一路平。

 

孝親未尽终抱憾,

 

仁爱永留昭后生。

 

大梦醒时向晚唱,

 

妙笔生花著乡亲。

 

 

 

★ 冯天真:作者系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学。

 

 

 

出身篇(一)

 

迟来的忏悔系列报道之(六)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是对父母敬孝不够。母亲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离开了人世,没有享一天清福。父亲独居乡下,孤苦伶仃,去世在劳作的田野。弟兄之间有时也磕磕碰碰,悔之晚也。这些痛楚我始终无法摆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样时常触痛我的内心。

 

    父亲在世时,我经常回家看望他,但没有及时发现父亲的病情,看见父亲艰难的移动着脚步和彷徨的眼神时,也没有过多的理会。他的衣食住行我虽察觉到存在问题,但没有果断采取措施去解决。在深夜,我常常因良心的不安而叹息,多少次在梦中失声痛哭。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勇气看父亲的照片,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内心对父亲的愧疚之情难以解脱!连自己亲生父亲不关心的人,谈不上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如果说我太自私,也并不过份。我确实太自私了,为了工作,为了我的小家庭,把年迈的父亲托付给兄长,使他老人家孤独地在家中。假如把父亲留在我身边中,也许他老人家不会去世在荒郊野外;假如我宁肯不当什么官,守在父亲身旁,他老人家的晚年也不可能如此凄惨。

 

    我们作儿女的对父亲晚年如此的悲惨命运都应该反思。妻子海玉你是我结发之妻!父母亲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衣食住行应该多操些心,因为我常年工作在外,你在家照顾好父亲的生活是你理应该当的。母亲刚去世时你还算可以,但后来令人失望。在关心父亲的吃饭、穿衣等生活细节问题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多次提及你在老家照顾好父亲的生活起居,替我完成在父亲膝前尽孝的责任。后来,诸多因素无奈又把父亲搁在农村和兄长生活在一起,致使造成命丧荒野的悲惨命运。照顾父亲生活方面,兄长也没有完全尽到应尽的责任。后来父亲和兄长生活在一起,耽误农活粮食欠产来年可以弥补,对父亲不孝造成终生遗憾和忏悔是永远难以弥补的!父亲逝世三年之后,兄长也揣着遗憾和“忏悔”离开了这个世界。嫂嫂也应扪心自问,父亲去世的那天,他为你家地里收割麦子没回家吃饭,假如那天去看趟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如果人死了有灵魂那该有多好。当我离开这个世界,在黄泉路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再看看父亲他老人家,让我再叫声爹,让我跪在他面前,痛诉我这些“迟来的忏悔。”

 

    父亲去世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在那夜深人静的时侯,我就不由自主的思念父亲;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家乡山山水水时,也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父亲;每当在街头巷尾看到儿女搀扶孝敬老人时,我也就不由自主的想我的父亲。父亲陪我走了多半生并不平坦的人生之路,我们共同经历了家庭困难时期的苦难。然而,父亲却没有与我们一道分享今天这幸福生活的机会。虽然父亲早已离开了我们,但父亲的言传身教,含辛茹苦地扶养我们成人的点点滴滴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非常怀念在父亲羽翼下生活的岁月,无论今天多么富有,我仍然愿意回到父亲在世的日子里;我欠父亲的太多,太多,无以回报,如果有来生我仍然愿作父亲的儿子。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培育了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父母可以为了子女付出一切,父母的付出是无私的,也是不要回报的。所以说,父母之爱位于人世间各种各样的爱之上。

 

    一代伟人毛主席每次回归故里,总不忘到父母坟前走一走,看一看,亲手采集松枝,献在父母坟前,然后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自己的思亲之情。敬爱的朱德元帅那篇《母亲的回忆》文章中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恩,朱德元帅不仅使母亲在生活上得到照顾,而且使母亲看到自己儿子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英勇斗争,使母亲在精神上也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父母亲的习惯已不是习惯;你发现,母亲的厨房不再象从前那么干净;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你发现,父母亲说话罗唆,过马路反映慢了;父母亲吃饭时不停的咳嗽,千万别以为他们着凉或感冒(那是吞咽神经老化的现象);你发觉他们不再爱出门……我要告诉你,你要警觉,父母真的已经老了,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照料了。父母已经步入晚年,到了需要子女陪伴、照料的时候。此时,他们生活上、精神上越来越需要子女照料和慰藉,而且父母亲精神的空虚,并非可用金钱或雇个保姆来替代。随着年龄的增长,子女孝敬父母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商机之类的错过了还会再来,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机会,那就时不再来,像我一样会终身遗憾。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