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2025年7月7日 星期一 21:46:9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独家报道 >

上海最火葱油饼店店主:曾经证照齐全 如今办不下来

时间: 2016-09-28 11:13 作者:未知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 98次

上海最火葱油饼店店主:明天会开业并不想做大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阿大一直显得忧心忡忡,叹气连连。本版图片/晨报记者殷立勤

 

昨天晨报《网红“阿大葱油饼”要关门》一文中,因BBC的报道走红的“阿大葱油饼”,因为无证经营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昨日,记者再次来到南昌路口的葱油饼店外,停业告示贴在了门上,无数慕名而来的吃货无功而返,连排队的机会都没有。

几经周折,记者登门采访到了休息在家的阿大师傅。他表示,虽然一直有人想谈合作愿意提供店铺,但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想搬到别的地方,并表示葱油饼店本周四会开业,如果这边不让继续营业,就做“关门生意”。

邻居称阿大待人不错

昨天8时,茂名南路159弄的2号楼后门口,几个人一直在门前小道上徘徊,不时还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被拍的门上贴着一张发黄的纸和一张崭新的白纸,发黄的纸上写着“上海滩传统特色阿大葱油饼”,白纸上写着“因家中有事,暂停营业两天”。

一旁的刘先生正在对着店门拍照,他家住在奉贤,早上6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了,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这边,结果吃了“闭门羹”。刘先生打趣地说:“拍个照片,也好给老婆一个交代。”

此前传闻有人投诉“阿大葱油饼”的油烟问题以及排队顾客扰民,附近的居民对此怎么看呢?记者采访了周边几户人家,观点大致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每天来排队买饼的人很多,一些早上六点就来了,最近媒体报道后,还有人半夜一两点过来排队的,多多少少对附近的居民有影响。另一部分则表示,阿大在这里做了几十年了,并没有对附近居民造成困扰,也没什么油烟,倒是煎饼的香味会飘到附近。虽然意见不同,但他们一致认为,邻里关系较为和睦,阿大待人也很不错。

15时15分,记者离开现场时,仍看到有人过来买饼,然后又失望离开。

蜗居在十几平方的房间

门外纷纷扰扰,而本次事件的主人公阿大又在何处呢?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昨天中午联系到了阿大师傅,走进了他离葱油饼铺面不远处的家。

踏上黑洞洞的楼梯,穿过昏暗的的楼道,阿大师傅所在的楼层有三户人家,其中一个一室户,就是阿大日常的居住地。敲了几下门后,一个弓着背的老人颤颤巍巍打开了大门,阿大师傅今天停业在家,正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抽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瘦弱。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隔了个堆放杂物的阁楼,洗手间在小屋外,是与其他住户共用的。房间里放着一张一米五的床,占据房间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外加餐桌、椅子、柜子、一张单人沙发及一些家用大件电器,房间里已没有多少可活动的面积。桌子上堆满了各种杂物,一个老式的座钟放在书桌一角,旁边是一张纸质打印的停业公告,和贴在店门上的一模一样。

打了招呼刚刚坐定,已经有两通电话打了进来。阿大说,一个是朋友看到了网上的报道特地打电话来关心,另一个则来自此前的主治医师。据了解,在暑期停业期间,因为长期长时间站立而患上严重静脉曲张的阿大在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了6周,“医生也很关照,打电话来问问我出院后的情况怎么样,再加上看到了新闻,也来提醒我注意身体。”

曾经各种执照一应俱全

而在网络上引起最大争论焦点的,无疑是无证无照的阿大为何能够持续经营那么多年。对此,阿大给出了坚定的回应:“我以前是有证的”。

据了解,阿大葱油饼最初始于1982年,那时候他在南昌路181号西侧的菜场做葱油饼,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许可证一应俱全,然而随着菜场的拆迁,阿大陆续经历了爱心早餐车、马路设摊、弄堂摆摊,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不得不把摊头摆回了家里,“当时工商对我说,‘路上不能摆,只要居民没意见,你就在家里做’,这一做就做到了现在,整整13年。”而因为利用民宅从事经营活动,“居改非”的性质也无法办出执照,拖到现在,此前的证明文件已然过期。不过,阿大昨天已把过去的相关执照交给工商作为佐证。

那么,之前是否有接到过类似投诉呢,阿大说有,但并不多,而且集中在近一年媒体宣传报道之后,“今年重新开业后听说是有投诉油烟和扰民的;去年有人投诉说我用地沟油,我当时就把买大豆油的发票交给工商看;还有提到个人健康问题的,我也去办了健康证。”提到这里,阿大显得有些激动,多年来勤勤恳恳坚守着自己小小葱油饼摊的他对食材的选择十分上心,每只葱油饼用的油都是“万家宴”大豆油,猪油来自菜场的肉摊,甚至葱花也有专门配送上门的供应商。此次对于无证无照的投诉,他也觉得很无奈:“这些年不是没想过办证,但实际情况的确有限制,办不下来。”

门外多个企业寻合作

执照困扰是阿大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做到合法合规,又能留住30多年的老上海味道呢?昨天,晨报报道见报后,晨报记者已接到个别商圈、企业的合作意向电话,称可以为阿大师傅提供店面,让他把正宗的葱油饼继续好好做下去;而就在阿大家的门外、楼下,多个专程上门寻求合作的公司负责人也正在等待着。了解到这些后,阿大只淡淡摇了摇头:“不用,我不想离开这里。”

事实上,之前不是没有公司想要投资加盟,开高薪邀请他入伙的大有人在,但都被阿大一一拒绝。阿大说,他在这里做了那么多年,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离家远了不方便。更何况,他也不想做大,也没想要多红,“之前收过一个朋友的孩子当徒弟,后来他在广中路也开了小店,但味道和我自己做的还是有些区别,更别说批量生产了。况且这次的投诉事件与此前的宣传有关系,人多了是非也多,排队那么长我也不想的。我只是想好好把葱油饼做下去,赚钱养家糊口之余,也能让想吃的顾客吃到。”

不少网友知道了阿大的困境后也纷纷为他支招,比如可以在家附近租一间小店面正常经营,稍稍提高一下葱油饼单价进行补贴。阿大听了连连摆手说不现实:“这里地段好房价高,再小的铺子怎么也要两三万一个月吧,我租不起的。”记者算了一笔账,5元一个的葱油饼,一天售出300个,总收入1500元,刨去成本,每天的净收入最多也不过七八百元,阿大每周三休息,一周营业6天,按一月26天计算,如果另租店面,所有的盈利可能全部打了水漂。因此,阿大目前也很是苦恼,周三是他的休息日,他也打算再去街道办、工商部门问问,如果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也许他只能考虑缩小规模,关起门来只做熟客生意。

4级残疾多年来自力更生

在和阿大闲聊过程中,记者也遇到了上门了解情况的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干部,从她们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阿大自身情况并不好,单亲家庭的他有4级残疾,之前起早贪黑供儿子读大学,即使儿子现在工作了,他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弟弟需要照顾,“我们一直劝他不要太辛苦,少做两个葱油饼,但他自己身体不好,看病的开销很大,弟弟住院的费用一年也要好几万。现在阿大还没有退休工资,经济负担其实很重。但是那么多年了,他都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自食其力,减轻社会负担。”

此外,阿大还受邀定期去青浦男子监狱进行授课,希望服刑人员今后重回社会也能有一技之长谋生。瑞金二路街道民政科的工作人员表示,阿大作为重点照顾对象,遇到什么问题要及时反馈,街道方面一定会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予以帮助,

在两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阿大一直显得忧心忡忡,叹气连连,记者起身告辞时,阿大家门口还迎来一位老顾客,曾经排队买过阿大葱油饼的黄先生,他路过茂名南路时特意上来为阿大师傅加油鼓劲:“真希望能够尽快看到阿大师傅的葱油饼摊重新开张!”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