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人员查询
魅力乡村 旅游指南
国际资讯 热点观察
国内要闻 独家报道
网视中国 法治中国
地方新闻 聚焦三农
时代先锋 书画精英
慈善中国 房产时讯 金融财金
百姓心声 企业风采 健康养身
绿色生态 食品监督 旅游指南
文化产业 书画英才 佛说天下
艺术人生 人文庄浪 曲艺杂谈
记者杂谈 体育天地 学生天地
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魅力乡村 >

一带一路战略:让兰洽会更趋国际化

时间: 2015-07-16 06:14 作者:王小英 来源:央视网 点击:

  甘肃省领导与白俄罗斯代表团一行合影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兰洽会落幕后,梳理签约项目,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一带一路战略的确给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签约项目上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兰洽会更加具有国际化色彩。

  文化项目最受客商青睐

  兰洽会白俄罗斯馆

  甘肃,占据古丝绸之路将近四分之一的长度,这里曾是联系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然而,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萧条,该省逐渐没落至“欠发达地区”。

  经济上的欠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的衰落,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与实施,甘肃文化旅游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契机,成为推动甘肃省发展的重要动力,也给甘肃各地市州招商引资增加了信心和底气。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也对甘肃的发展潜力极力推介,根据媒体报道,在跟多国代表座谈时他直言:“过去,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的前沿,如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施,甘肃正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本届兰洽会期间,该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备受客商青睐,纷纷投资签约,从中可窥见该省用历史文化旅游撬动经济发展的战略。

  继此前深圳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肃嘉峪关投资建设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之后,今年嘉峪关市再次与深圳华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1亿元的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项目;拥有始祖文化的天水市则与香港美廷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44亿元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项目;临夏州与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东乡民族文化国际旅游度假区第一期开发项目;甘南州和成都温江绿源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了总投资1.75亿元的甘南州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白银市与永泰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的永泰古城、寿鹿山、老爷山三地旅游开发项目。

  对外开放提速

  展会上商家忙着展示产品

  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向西开放之态势,拥有20多年历史的兰洽会呈现出更多的国际化色彩。

  作为兰洽会历史上的首个主宾国,白俄罗斯政府对其尤为重视,派出了由其副总理率领的庞大宾客团队参会。

  在白俄罗斯投资贸易推介会上,白俄罗斯副总理加里宁称:“白俄罗斯政府十分重视吸引外资外企来投资发展,推行积极的优惠政策,为外企到白俄罗斯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障外资外企投资的效益和安全。”

  作为主宾国,白俄罗斯到这里寻找机遇;而作为主办方的甘肃,也开始试图走出国门寻找机遇。以“兰州”命名的一列中亚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新区首发,开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火车取代了驼队,但依然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的“印记”前行。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成果通报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兰洽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姜云兵表示,与往届相比,今年兰洽会对外合作项目明显增多,签订外贸出口、境外工程承包及投资合同17个,项目合同金额22.35亿美元,是上届的2倍多。

  不仅如此,随着东部沿海产业升级,借助一带一路战略,该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本届兰洽会成功签约的项目中,来自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等产业“转出地”的第二产业项目达167个,投资额达1775.06亿元,占了全部投资额的将近四分之一,500强企业也纷纷瞅准这个欠发达地区。

  百姓门口“抢”货忙

  在兰洽会后期,随着投资洽谈等活动逐步结束,位于兰州滨河路旁的甘肃国际会展中心被市民“占领”。

  展会期间,不仅有甘肃5000多种省内特色产品,还包括国内兄弟省份的企业参展的特色产品,更有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土耳其、印度、伊朗、泰国、新加坡、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30多家企业参展。

  精美的伊朗地毯、土耳其服饰,神秘的印度菩提子,品种繁多的东南亚水果,物美价廉的中亚绿色农产品,国内各省份的特产……不少人专程赶来抢购平时难得一见的特色产品。如果说前期是一幅商品展示大图,那么后期则是一幅国际商贸图。

  虽然眼前不见沙漠,没有驼铃声声,但商贾云集,历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责任编辑:唐虎)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关于中国新闻时讯社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时讯社 电子邮件: sxszsw@126.com 监督电话: 010-53315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150246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29号